《脱胎漆器》项目课程标准发表时间:2022-04-18 17:01 《脱胎漆器》项目课程标准 ——石膏翻模与地底制作基础
一、适用对象: 三年制中等职业学校脱胎漆器专业学生 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脱胎漆器专业核心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从事该专业所必需的漆器制作基本知识、脱胎漆器制造的方法和技能,掌握石膏翻模和漆器地底制作的基础技能,具备常见器形制作成脱胎漆器的能力。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奠定基础。 三、参考学时: 本课程的参考学时为378学时。学时分配建议如下:
四、总学分: 本课程的总学分为9学分。 五、课程目标: (一)职业技能 1.具备脱胎漆器造型翻模的能力; 2.具备脱胎漆器地底制作的基本技能; 3.具备能选择和使用常用机械设备的基本操作技能。 4.具备选择和使用常用的制作工具、材料,并会对常用的工具和材料进行保养的技能。 5.具有观察现象、收集信息、制订计划、交流合作、分析概括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6.具有产品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遵守操作规程。 (二)职业知识 1.能说出脱胎漆器制作的基本过程,识别常用的制作材料和工具;能说出脱胎漆器制作基本工艺知识,会使用脱胎漆器制作中常用的工具和材料。 2.能分析常用脱胎漆器器形制作的类型、特点和制作要求,说出各种常用器形制作的主要关键点。 3.能分析和正确使用各种制作材料和工具,说出各种材料和工具的的使用方法,完成脱胎漆器的制作。 4.会正确安装和调试打磨机电设备系统,并合理地选择使用,完成常用器形的打磨工艺。 5.会对简单器形制作进行工艺分析,制定工艺路线,选择制作工艺过程,并完成。 6.会对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质量分析。 (三)职业道德与情感态度 1.喜欢、热爱本职岗位,乐于参与各类生产实践活动。 2.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问题时的喜悦。 3.养成实事求是、尊重传统工艺的科学态度,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意见,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有创新和技术革新的意识。 4.有将传统技艺服务于社会的意识,有较强的工作责任感。 5.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六、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突破了学科体系的模式,打破了原来各学科体系的框架,将脱胎漆器中雕塑石膏翻模制作工艺知识、漆器地底制作基础技能、漆器基础装饰工艺等的内容按“项目”进行整合。本课程的“项目”是以脱胎漆器职业实践技能为主线,且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本课程相关项目均以产品、作品的形式出现,它体现了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目标,便于学习者在做中学、学中做,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此外,本课程的设计还增加了部分拓展的知识,兼顾了企业和个人两者需求,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即以培养全面素质为基础,以提高专业能力、绘画能力和社会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理念。 七、内容纲要: 项目1泥塑(雕塑)基础包括(石膏翻模制作) (一)适用对象:具备雕塑基本技能基础知识者 (二)参考课时:72学时 (三)学习目标:能正确塑造出胎体的造型并完成;能正确使用石膏翻模技能翻出器型的石膏模,能说出石膏翻模的基本制作流程,能识别并使用常用的翻模材料和工具;了解石膏翻模制作的基本工艺知识和流程。 (四)工作任务: 泥塑和石膏翻模工艺的认识 模块一:雕塑(泥塑)造型的学习 课时:36学时 1~1.学习目标:了解器型的基本结构;知道泥塑制作的基本概念,能说出泥塑制作的基本流程,能识别和使用泥塑创作中的常用工具。 1~2.工作任务:脱胎漆器器型的塑形。 1~3.相关实践知识:泥塑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 1~4.相关理论知识:雕塑造型制作的工艺流程 1~5.拓展知识:雕塑造型美观的知识 模块二:石膏翻模工艺的学习 课时:36学时 1~1.学习目标:能正确使用石膏粉的调制,并完成对器型的石膏翻模工艺。 1~2.工作任务:完成对器型的石膏翻模工艺 1~3.相关实践知识:石膏粉的调制和完成石膏翻模 1~4.相关理论知识:石膏翻模工艺的制作流程和方法 1~5.拓展知识:配合石膏粉的性质来判别调制方法。 项目2脱胎地底制作 (一)适用对象:完成项目1的学习者 (二)参考课时:216学时 (三)学习目标:能合理选择材料和工具完成脱胎地底制作的工艺;能正确的说出脱胎漆器制作工艺的流程(阳脱和阴脱)。 (四)工作任务:完脱胎漆器的地底制作。 模块一:调制漆和面粉进行裱麻(棉)布 课时:108学时 1~1.学习目标:能正确调制漆和面粉并完成裱布工艺。 1~2.工作任务:正确的调制漆和面粉工艺完成裱布工艺。 1~3.相关实践知识:完成脱胎漆器裱布的工艺制作。 1~4.相关理论知识:调制漆与面粉的比例、将漆面刮上布的工艺特点,将布裱到石膏器型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如使用牛角压实等)。 1~5.拓展知识:通过调制漆面裱布工艺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的热爱。 模块二:调制漆与瓦灰的扒底、打磨工艺 课时:108学时 1~1.学习目标:能正确调制漆和瓦灰并完成脱胎漆器的扒底、打磨制作工艺 1~2.工作任务:正确的调制漆和瓦灰工艺完成扒底、打磨制作工艺。 1~3.相关实践知识:完成脱胎漆器扒底的工艺制作(粗、中、细)和胎体打磨工艺。 1~4.相关理论知识:调制漆与粗、中、细瓦灰的注意事项(粗、中、细瓦灰的混加和水与漆的混加),扒底制作中的每一道打磨工序。 1~5.拓展知识:了解调制漆灰材料剩余保护的节约美德。 项目3脱胎漆器脱模上糙漆与补敏 (一)适用对象:完成项目1、2的学习者 (二)参考课时:90学时 (三)学习目标:能独立完成简单的漆器表面装饰的漆艺技能。 (四)工作任务:漆器装饰的技能掌握。 模块一:脱胎漆器脱模工艺 课时:10学时 1~1.学习目标:能正确掌握脱胎漆器脱模工艺技能。 1~2.工作任务:完成脱胎漆器脱模工艺。 1~3.相关实践知识:脱胎漆器脱模工艺工具的技能掌握。 1~4.相关理论知识:脱胎漆器脱模工艺的注意事项(如浸泡水中的时间、敲打胎体的力度和工具等)和工艺流程。 1~5.拓展知识:体验对作品的制作的热爱。 模块二:完成器型表面的上糙漆与补敏 课时:80学时 1~1.学习目标:完成对脱胎漆器器型表面的上糙漆与补敏、打磨工艺,完成脱胎漆器作品。 1~2.工作任务:完成器型表面的上糙漆与补敏、打磨工艺。 1~3.相关实践知识:上糙漆与补敏、打磨的工艺制作方法。 1~4.相关理论知识:上糙漆与补敏的调制工艺,打磨工艺中工具使用及注意事项(如砂纸宜细磨不宜粗磨等)。 1~5.拓展知识:体验完成作品制作时的热情。 八、技能考核要求: 以脱胎漆器初级职业资格技能要求为上限进行考核。 九、实施建议: 1.本课程采用以项目为主的模块结构,将理论与实践的内容进行整合。教育部在《职业院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中提出教学改革的三个基本原则,其中一条是“推广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中心地位。”因此,在教学中应积极改革教学方法 ,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和综合使用各种适合情景教学的方法。 2.教师应依据工作任务中的典型常用的产品器型为载体安排和组织教学活动。 3.教师应按照项目的学习目标编制项目任务书。项目任务书应明确教师讲授(或演示)的内容;明确学习者预习的要求;提出该项目整体安排以及各模块训练的时间、内容等。如以小组形式进行学习,对分组安排及小组讨论(或操作)的要求,也应作出明确规定。 4.教师应以学习者为主体设计教学结构,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习者参与教学活动,注重教学的有效性,注重智慧技能的培养,提高学习者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者学习信心与成就感。 5.教师应指导学习者完整地完成项目,并将有关知识、技能与职业道德和情感态度有机融合。 十、教学条件:(10人/班的基本配置) 1.滚轴式打磨机1台,水池,脱胎漆器常用的制作材料、工具若干。
十一、学习评价: 1.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重视终结性的评价,还要重视过程性的评价。 2.倡导评价的多主体性,学生要参与学习过程的评价,可以综合采用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等手段。 3.倡导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具体评价方案如下: 每生期末的作品质量检查,占总评价分值的30%。一般由专业组(或集备组)根据教学项目,以操作的过程和作品结果的情况进行评判。 (1)学习态度(占过程性评价的18%):含出缺勤、课堂纪律等方面的情况。(任课教师评价为主) (2)动手能力(占过程性评价的35%):含操作规范情况、材料使用情况、作品最终呈现出的艺术效果与技艺难度情况。(任课教师、专业组) (3)自主学习能力(占过程性评价的18%):含项目完成情况和订正情况,自主加量制作完成作品的情况。(任课教师、专业组) (4)平时创作考评(占过程性评价的25%):主要指平时作品制作的评价。以及参加专业展示情况(如国赛展洽会现场技能展示)突显评价的“多元化”。
文章分类:
专业课程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