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课程标准发表时间:2022-04-18 16:39 《色彩》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色彩 课程编码: 学分:3 总学时:54 适用专业:民族工艺品制作 一、前言 1.课程性质 色彩是设计的重要表现之一,对色彩的研究和分析是提高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必修课程,是艺术设计学科的重要基础,对色彩规律及其运用的研究是每一个设计者必备的条件。 2.基本理念 本课是专业技能实践课、必修课。本课程为美术专业课奠定了基础,对其他课程起到了推动与辅助的作用。本课程是艺术设计类专业的主要基础课程,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岗位(群)的任职要求。 3.设计思路 根据行(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本课程主要的目的在于通过色彩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色彩的审美原理、规律及表现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使学生具有较完整和独立的创造能力,提高艺术修养并为专业课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并为学生今后在职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是通过色彩理论的讲授和色彩实践的操作使美术专业的学生初步掌握色彩画的基本知识。并通过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的色彩临摹和写生训练,使学生达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知识水平。 本课程的具体目标要求,通过学习色彩知识,构成原理等掌握基本配色方法和色彩设计原理;通过对色彩写生的学习,掌握正确的色彩观察方法和色彩的表现技法;最终培养色彩思维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意识,以便在今后的设计工作中灵活运用。 1.总体目标 通过美术欣赏课程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总结美的规律,了解文化历史,从而找到提升自身设计能力的方法 2.具体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色彩知识,构成原理等掌握基本配色方法和色彩设计原理。 熟练掌握用各种色彩表达技法 能力目标 1.通过对色彩写生的学习,掌握正确的色彩观察方法和色彩的表现技法。 2.通过同学间的交流学习,试图开发新技法 素质目标 培养色彩思维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意识,以便在今后的设计工作中灵活运用。 三、内容标准(课程内容与要求)。
教学组织形式与实施建议
实践课时应该要多于理论课时。 会说的人不见得会画画,而会画画的人肯定在心里有一套自己的理论规则。 以自然班进行上课。需要用到有多媒体设备的画室。教学形式有理论讲解、实物写生,跟踪辅导。 2.教材选用与编写建议 教材选择可根据具体情况由任课老师选定。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设计方案推荐学生阅读相关资料及书籍。 推荐教材: 3.考核评价建议 1.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勤占10%,平时成绩考核占30%,期末总评占60%。其中最终课程成绩由以上三部分综合而成。平时成绩由课程中的单项练习给出。期末总评采用提交考试作品的评定方式给出。 2.成绩评定 本课程考核成绩采用百分制。平时成绩由课程中的单项练习给出分。根据教师给定的考试题目,学生完成考试作品。教师针对学生考试作品完成情况,给出期末总评成绩。 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建议逐步积累教学经验,致力编写出适合产品设计专业使用的高职教材,将艺术专业和其它专业的教学评价要求相区别,设置符合艺术类课程的教学评价。 5.教学条件配置建议 采用50人左右的设有多媒体设备的画室,开放式空间,安装ppt软件。提供画板,画架等基本工具。 6.其它说明 本教学大纲适用于职业中专学生,我们将不断开展教学改革,今后三年中,课程内容和要求将作适当修改。 上一篇《寿山石雕》项目课程标准
下一篇《构成基础》课程标准
文章分类:
专业课程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