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概论》课程标准发表时间:2022-04-18 16:34 《旅游概论》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旅游概论 适用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 适用阶段:中职阶段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 《旅游概论》是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它主要研究旅游学理论的结构框架,以及旅游管理各专业课在学科中地位。旅游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尚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新兴学科,以人类的旅游活动为出发点,以研究旅游三要素(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媒体)及其相互关系为核心,通过介绍旅游现象的历史演进与发展现状,探讨旅游发展的基本规律,阐述旅游活动和旅游业的构成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介绍我国发展旅游的方针和政策,从而使学生对旅游现象和旅游学科有一个概括而全面的认识,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方面,促进旅游专业人才的系统化培养。 (二)设计思路 《旅游概论》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专业主干课程,本课程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是通过实地调查、参观考察、情景模拟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旅游的供给与需求,加深对旅游三大要素(主体、客体和媒介)的认识。提倡学生在“做中学”,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倡导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一体化、教学情景化、教学信息化,激发学生广泛涉猎、深入研究掌握各方面知识的兴趣。 同时,鼓励学生在节假日期间进入旅行社进行实践,检验学习成果。 本课程建议总课时数为72学时。 二、课程目标 《旅游概论》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旅游学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熟悉该课程的结构体系及重要的概念,能够运用旅游学概论的专业知识分析旅游活动中的各种简单的经济文化现象,能够正确分析相关的主客体之间关系和旅游业发展规律和趋势,为学习其它相关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牢固的基础,也为学生在今后从事旅游业经营管理工作奠定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 (一)能力目标 ·能运用旅游学概论的专业知识分析旅游活动中的各种简单经济文化现象; ·能够正确分析旅游活动相关的主客体之间关系和旅游发展规律和趋势; ·能对旅游业、旅游市场发展中的一些现象进行初步分析。 (二)知识目标 ·了解旅游的产生和发展; ·了解旅游业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 ·理解旅游及旅游业的基本概念; ·理解旅游市场的概念、分布及特点; ·识记旅游活动和旅游业的构成; ·识记生态旅游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三)素质目标 ·具备良好的旅游意识和服务意识,开拓旅游市场的精神和竞争意识; ·为学习其它相关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牢固的基础; ·为在今后从事旅游业经营管理工作奠定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1.教学内容选取依据 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结合导游资格考试的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四、实施建议 (一)参考教材 《旅游概论》,韩会超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11年8月第一版。 《旅游概论》,邵世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15年8月第一版。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1.情景教学法。 2.小组讨论式教学法。 3,案例教学法。 4.拓展式作业巩固教学法。通过留拓展式作业(所谓拓展式作业,是能够督促学生主动做、灵活做、自主做、花力气做的开放式的作业),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使学生摸索到学习的方法。 (三)考核与评价 本课程的评估与考核办法包括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提问、讨论发言和考试等方式,以达到较全面的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期中成绩和期末试卷考试成绩均采用百分制;学生最后成绩:平时成绩占 60% ,期末试卷考试成绩占40% 。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尽快建起网络课程和精品课程,完善网上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优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创造的能力;完善教学课件;购买一批质量高、配套好的旅游景观3D教学资料;与相关旅游教学资源开发公司合作开发一批数字化、智能化的旅游景区、景点声像教材资源库。 2.注重仿真软件和实训室的开发利用,如“模拟实习”、“在线答疑”、“日常测试”、“模块考试”等,让学生置身于网络实习平台中,积极自主地完成该课程的学习,为学生提高职业能力提供有效途径。 3.搭建产学合作平台,充分利用本行业的企业资源,满足学生参观、实训和毕业实习的需要,并在合作中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 4.积极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各大网站等网络资源,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使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成为可能。 五、其它说明 本课程教学标准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三年制)。
文章分类:
专业课程标准
|